自然科学基金和重点基础研究专项 + 查看更多
自然科学基金和重点基础研究专项
+ 查看更多
发布时间:2017-01-01
一、总体安排
重点基础研究是河北省基础研究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瞄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项,支持我省优势领域的重大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培育高水平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取得具有重要影响的原创性成果,提升我省基础研究能力。
2017年,围绕农业、人口与健康、能源、信息、资源与环境、材料、制造与工程等科学领域的9个优先主题,优选20项左右项目给予重点支持。优先支持我省现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优先支持省重点实验室与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联合科研项目;优先支持在相关领域形成重要影响青年人才的研究项目;优先支持多学科交叉、多部门联合的项目;优先支持与京津地区高校、科研单位开展的合作研究项目。
二、支持重点
优先主题一:作物抗逆分子机理与调控(指南代码 1000108)
研究作物对干旱、高盐、高低温、病虫害和养分(磷、钾、铁)亏缺等逆境胁迫的信号转导和抗逆反应的分子机制,研究作物抗旱、抗盐、抗病、温度胁迫、耐养分亏缺的相关基因的功能、表达的调控机制以及作物适应逆境的生理生化及分子机制,确定调节的关键因子,为作物抗逆、高效品种选育和种质资源创新提供依据。
优先主题二:土壤养分高效利用机理(指南代码 1000109)
面向农业可持续发展需求,以设施蔬菜种植体系为对象,研究肥料氮素损失途径、阻控机理、肥料磷素转化与高效利用生物学机制,研究功能性微生物菌剂对棚室土壤养分的活化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特异微生物对养分吸收的促进及对根际环境的改善作用;研究耕地质量对养分资源利用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提出基于耕地质量的化肥减施增效途径,为建立完善农田土壤养分高效利用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优先主题三:心脑血管重塑机制研究(指南代码 1000110)
研究血管内外环境如循环代谢物、血流动力学变化、各种生物活性物质、药物对血管稳态和血管重塑的影响与分子机制,探讨血管内膜和外膜对生物活性物质和药物等刺激因素的应答差异及其生物学机制,寻找药物干预的最佳靶点,挖掘具有调节血管稳态和血管重塑的天然药物和活性单体,阐明其药理学机制、药代动力学等,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及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优先主题四:新型动力电池及储能材料基础研究(指南代码 1000111)
面向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重大需求,探索新的电化学机理,研究合成电化学性能稳定的新型电解液和电极材料,优化电极结构和电池系统,设计开发具有超高容量和良好循环性能的新型动力电池;开发高性能碳基超级电容器材料,提高超级电容器的比容量、比能量,为超级电容器器件在储能领域的应用提供基础。
优先主题五:高效新能源光电材料的理论设计及可控制备(指南代码 1000112)
面向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大战略需求,研究太阳能电池材料、热电材料、LED发光材料、光催化能源材料等新型光电材料高效能量转换的新机制,探索实现高效稳定光电材料与器件的新原理和新结构,发展稳定原型器件制备的新技术,为新能源的开放和高效利用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径。
优先主题六:新型纳米催化剂与催化(指南代码 1000113)
针对节能减排重大技术需求,以绿色制造为目的发现新型纳米材料,研究相关催化性能,发展具有应用前景的纳米光催化材料;以实现低碳制造为目标,开展二氧化碳绿色转化过程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探索温和条件下CO2化学转化的高活性、高选择性、可循环使用的绿色催化体系及催化工艺;以海水淡化高浓度盐水的资源化为目标,研究无机氯清洁、绿色、直接转化为有机氯的新方法;建立新型、绿色不对称催化合成方法,构建小分子化合物库,为系统开展小分子化合物药用价值研究提供物质基础。
重点面向开发超硬材料、新型稀土永磁材料、新型钛基高温材料、面向3D打印的钛系生物医用金属材料和纳米生物医用材料,研究新材料设计、制备的新原理、新理论和新方法,为发展新型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优先主题八:并联机器人与特种服役机器人机构关键科学问题(指南代码 1000115)
面向智能制造和特殊工况需求,研究并联机器人与特种服役机器人机构系统集成创新与一体化设计方法,发展面向特大型、高精度、超重载荷对象的冗余过约束、空间可展多环耦合等并联机器人和特种服役机器人机构设计理论,研究面向特种服役功能与性能要求的复杂机器人机构系统性能评价方法,创新构件运动副特性和服役环境性能的数字化建模和仿真方法,发展并联机器人与特种服役机器人机构拓扑综合、运动学与动力学集成建模与优化设计理论体系,研究灾难救援机器人复杂环境下的行走能力、越障能力,形成新型行走机构和通过性评价方法。
优先主题九:工业装备智能化设计、制造、检测及评价新理论与新方法(指南代码 1000116)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交叉融合,研究多层次、高维度、强非线性、强耦合的全生命周期智能制造过程的设计、建模、优化和控制新理论与新方法;研究实现高效率、高精度、自适应、自学习、安全可靠运行的智能化控制系统理论与技术;研究智能柔性制造生产线检测与评价技术、研究高档数控机床绿色再生制造评价、再生设计与再生制造技术;研究数控机床及其关键功能部件全生命周期可靠性倍增技术。
四、绩效目标
瞄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方向,支持培育重点实验室的优势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每年发表SCI和EI收录论文30篇以上,获得自主知识产权20项以上,取得3-5项有原创意义的重要成果,培育5名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提升我省重点实验室的源头创新能力。
项目安排
2017年,在9个优先主题通过专家评审优选20项左右的项目。
五、申报要求
申报项目除符合《河北省科技厅关于2017年度省级科技计划申报指南发布和受理项目申报有关要求的通知》(冀科计函〔2016〕105号)的基本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条件:
1.符合本年度优先主题支持方向;
2.针对明确的科学问题,具有创新的学术思想,清晰、先进的科学目标和可行的研究方案;
3.项目负责人应年龄在60周岁以下且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者年龄在35周岁以下且具有博士学位。
4.具有一定研究基础,项目负责人自2012年至申报日发表与本项目研究相关的SCI和EI收录论文4篇及以上,或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8篇及以上(1篇SCI或EI收录论文等同于2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5.项目执行期限为3-5年,申请资助经费不超过30万元。
六、申报材料
1.项目申报采取网上申报与书面申报并行的方式。网上申报按照2017年度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须知,登录“河北省科学技术厅网站-业务大厅-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平台”填报项目申请书及附件。书面申报需提交网上直接生成的省重点基础研究项目申请书(加盖申报单位公章和归口管理部门专用章)及附件纸质材料一式5份。
2.申请书附件包括:符合申报条件要求的中文核心期刊封面、目录及论文首页复印件(不需提交论文全文);或附被SCI或EI收录的论文正文首页和具有检索资质机构开具的国际三大索引收录检索证明复印件。
3.多家联合申报的项目,须在申请书中明确各自承担的工作和任务,并附上合作协议或合同文本。
分享: